2017年3月,华为总裁任正非邀请《大秦帝国》作者著名陕西作家孙皓晖教授做客华为“百花讲坛”为华为高管讲座,引起了一时轰动。《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秦国君臣的奋斗史诗,总共分为六部包括《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和《帝国烽烟》,每一部都代表着秦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展现了秦国从弱到强再到最终一统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先生是一位对大秦帝国有着极高崇拜的作家他始终认为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笔者深受孙皓晖先生此专著的影响,带着一份超越喜爱的崇敬之情进行研读从中总结些许管理之道,以期为组织领导者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组织发展建设。
回顾《大秦帝国》,秦国君臣从实施变法强国;再到连横扩交伺机东进;再到实施远交近攻战略削弱六国,长平大战打垮唯一劲敌威胁赵国;最后到实施灭国战略灭掉六国一统中国。这段伟大的奋斗史战国七雄中只有秦国做到了统一天下,其中许多管理之道是值得深思的,笔者从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角度作以浅析:
从战略管理视角观察:
一是秦国制定团队愿景,将理想信念深刻融入到秦人血脉骨髓里。
在大秦帝国奋斗历程中,秦国君臣乃至普通老百姓始终相信舜帝对秦国的预言:“秦国会大出于天下”。秦国自商鞅变法强大起来,在变法后期,秦孝公与商鞅探讨秦国的抱负即如何一统天下,自此统一中国就成为了后继而来的每一位秦国君臣的宏伟目标。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七代君臣,竟无一人是昏君,这七代君王都在领导秦国臣民为秦国不断强大奋斗着,这不仅在战国时代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这体现了团队愿景,它是组织的灵魂和根本精神动力。
二是因时而动,因势而动,秦国制定合乎时宜的战略,并保持强有力的战略执行力。
秦孝公嬴渠梁为摆脱穷困之境,果断任用商鞅采取变法强国战略,成为战国之中改革最为全面深彻的国家,用了二十年使秦国强大起来,成为各国忌惮的“虎狼之国”;六国忌惮秦国强大,秦惠文王嬴驷为了打破六国长期敌视秦国、合纵攻秦的危险局势,果断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战略打破六国合纵,使六国各怀鬼胎无法团结,伺机东出;秦昭襄王嬴稷为开疆拓土果断任用范雎为相、白起为帅,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当时的赵国已经是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国家,是战国之中唯一强大到可以与秦国匹敌、一争高下的国家,昭襄王嬴稷审时度势果断举全国兵力在上党集结与赵国在长平进行决战最终大胜赵军,坑杀40万赵军,赵国举国男子皆战死长平,令天下胆寒,自此秦国消除了唯一的劲敌威胁,六国再无能力与秦国为敌;长平大战后,战国已经“累”了,包括秦国在内的所有七大战国都打累了,此时秦孝文王和庄襄王为了快速恢复国力,大胆任用计然学家(今称经济学家)恢复经济,秦庄襄王嬴异人任用商人吕不韦为相,使得秦国快速恢复国力;接着秦王嬴政顺势而为,采取灭国战略,最终统一中国。秦国从变法强大到崛起再到一统中国,无不是领导者因时而动、因势而动地积极制定合乎时宜的战略并保持强有力的战略执行力才达到最终实现团队的愿景。
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观察:
一是打破地域束缚,真诚求才,任人唯贤。
秦国自秦穆公时代任用百里奚成就霸业以来从此走向衰弱,到了秦献公内忧外患严重直逼亡国边缘,秦孝公继位后,便矢志强国,颁布求贤令:真诚数落历代先祖过错,求贤不唯秦人,能使秦国强大的愿与之共享秦国,在战国时期是极为罕见的,由此为秦国引来了不少人才其中就包括魏国的卫鞅,进行变法,最终实现强国伟业;后来的秦相张仪、范雎和吕不韦没有一位是秦国人,均为秦国的强大做出了贡献。这对领导者的启示便是要勇于打破地域束缚,真诚求贤,任人唯贤。
二是秦国尊重人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胆启用新人。
商鞅是法家名臣,可秦国收复河西之战急需军事人才,可秦孝公只认为商鞅可以治国但从未领兵打仗过,岂不知商鞅先修的是兵家之学其后才修法家之学,后商鞅自荐,秦孝公当机立断任用商鞅为帅征战河西,最终收复河西,一雪国耻;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隐士鬼谷子的徒弟,修纵横学,初到秦国不受秦国臣子尊重,秦惠文王力排众议大胆启用张仪,最终破了六国合纵,使秦国转危为安继续执行东出战略。这些都证明管理者在面临危难局势时就该当机立断,大胆启用新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因此制定使命愿景、正确合乎时宜的战略和科学有效的人力管理对一个国家乃至企业甚至一个组织而言都是极端重要的。使命愿景决定组织能走多远做多大,它是纲领、是宗旨,将其比作纽带则战略是纽带中的一个个绳结,是纽带绵长不息的关键节点,是企业成长经历的核心路程,而人才人力是纽带顺畅的关键,因此任何一个组织都应重视和把握好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推动组织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