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多久没再想起这句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诗句。那魂牵梦萦的乡愁,在这信息发达的电子网络时代,是否还会“却上心头”。
今夜的月很明很亮,这在异乡是很少见的,更别说“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意。虽在这南山秦岭下,却也未曾多见月明星稀,亦或繁星点点。或因忙碌,或因浮躁,从来没在夜里思乡时,有像古人一样在观景亭里小酌几口的闲情逸致吧。
归途总是遥遥无期,无数次想起年少时爷爷带我去村头沟边摘秋后的软柿子吃,那口津留香、甜甜糯糯的滋味,总能向往着、追思着。也能想起站在沟边往下远眺时那一簇簇红彤似火的渲染风情,是我此生都无法忘却的家乡的记忆,是亲情,是乡情,是传承的一缕闲情。
村子上游是这里唯一的水库,顺着村西的沟底自南向北蜿蜒着一条好几公里的小溪流,因时间久远两边的水域成了长满芦苇的湿地。伙伴们相约着下沟捉蟹网鱼,一个不经意便能陷入泥里去,所以好些地方都是提着鞋子光脚走的。刚到沟底时,有一个常年清澈无比的泉眼,自我记事起就一直有,撅一片树叶(这个树我是记不得名字的)些微一卷,便能舀水喝,于我来说是甘醇可口的。别的地方也有那种类似的泉水,却始终没有家乡的味道。让人欢喜的,是泉眼里源源不断的吐出一公分不到的小虾米,每次去都有,也捉过一些,当然也尝过,除了土腥味却也没有别的。因为久居内陆,没吃过米线之类的东西,也不知道有“虾皮”这个东西,现在每次在小饭馆看到虾皮总能想起那处清泉。呼……来不及伤感,因为溪水还要趟过四、五公里的路途。这条光脚在过的路程,我们总在放学时呼喊“走,沟见走”。其实说的沟,主要还是这条溪水,因为能捉螃蟹,网鱼。而每次伸手在溪壁的洞里摸螃蟹,我都是不敢的,就在旁边提着小桶看着,要么就用一把青草网鱼,鱼苗很少也很小,所以找比捉就费时得多,可就是架不住那份欣喜劲。沿途一直捉一直网,再往前就是田比芦苇多了。我们偶尔会用带的不多的火柴点堆火,烧烤着捉来和捞来的“战利品”,还会在旁边地里顺手掰几根尚嫩的玉米一并烤着吃,玉米每次都会烤糊,就都那么不管不顾的吃完了事,也不管火汲灭,用袖口抹饬抹饬嘴,抬脚就走。因为这,不只一次烧了附近的柴火,庆幸没有出过什么大乱子。一直走着,下游有人淤起一两处水池养鱼,这也方便我们更容易捉螃蟹,螃蟹也更大了些。几人合力扶起一块大片石,好几只螃蟹聚一处,受惊后一轰而散,却逃不脱我们一拥而上着急无章的小手。欣喜不久便会到达小溪的入河口,它是从上游的大水库湍流而来,物产可比小溪丰富多了,有泥解、小河蚌,也有稍大点的鱼,等等。
还需往前行?不了,天不早了,顺着省道往回走,这条跟现在好比报废的砂石路,如今还留些许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旁边的柏油路。时间太久还是因为玩得忘我,我竟忘了有关这条路上的大多时光。犹记的是捅了新路旁护坡上的地蜂窝,被蛰得满头小包的事,当时还快跑着到溪边猛洗头,也顾不上哭,每次想起来都能把自己逗乐喽,快忘了,快忘了。
快乐总是很短暂,回家少不得妈妈用小棍抽屁股,久了就习惯了,习惯着我就忘了。后来泉干了,溪断了,鱼虾没了,我也外出上学了,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也都只待不多时间,更别说去玩。如今上班,回家时间又少了,家里人发来视频,说小溪又有水了,我却再没去过。少时的游戏被如今的网络、手机所淹没,少的不只是欢乐,更多的是那无拘无束的自由时光。
天亮得很快,月亮往西去了很多,眼看就消失了。不要让儿时的欢愉、家乡的回忆随思绪而去。不舍的还有思念的亲友。天亮了,也不得不舍了,收拾收拾,努力打拼,明天不再有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