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诗词中的情感
发布时间:2025-03-31     作者:吴浩波     文章来源:新材料所     浏览量:57   分享到:

静安先生对诗词的评价有三个层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初作诗词的人都喜欢以华丽的辞藻、婉转的笔法来形容出自己的隔靴之痒,正如稼轩先生的那首“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样,在遣词造句上狠下功夫,觉得诗词就该有“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柔情,有“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的落寞,有“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场景,有“风翻荷叶一向白,雨湿蓼花千穗红”的情愫。

 image1.png

可是诗词中最让人有感触的却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欲说无言,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慷慨激昂,是阅尽人生之后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词素材那么丰富,就其中大起大落、亦或是平淡如昔、又或是慷慨悲昂的情感就足以让人神魂颠倒。

唐朝宋之问在武后执政期间为了仕途攀枝安乐公主、出卖朋友、渎职受贿,可是他却是一等一的诗词高手,开创了律体,写出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千古名句,表达出了远方的游子即将要见多年未见、只有梦中相见的故乡时表现出来的手忙脚乱、尴尬无序、行色慌张、不知所云的复杂情感。南北朝诗人陆凯只用了十个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便深刻表达了虽然与故人相距千里,但时时心中有朋友,刻刻牢记友谊情,同时展现出诗人对有如梅花般高贵品质的金兰之交的深情厚谊亘古不变。唐朝诗人孟郊一辈子屡试不第,到四十六岁时才中了进士,那种欢快的心情跃然纸上,豪情万丈、所向披靡,随口吟出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种快意洒脱的感觉真是古人说的那句“人生四大喜,金榜题名时”。落榜后的失意夹杂着对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愁苦使得唐朝诗人张继于姑苏城外写下了千古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从此人们心中难以言表的愁跃然纸上。林徽因在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去了他家乡的小山上,独自怀念故人。山水依旧、故人已逝,她仓皇写下了“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来表达自己内心对故人的思念。

 image2.png

当人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时候,就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清亮通透。当人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时候,诗词就假借山水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这时候的诗词世界就变得丰富多彩、婉转回荡,孤云落雨、一舟独钓、万紫千红、花红柳绿、山忙水碌就映照出作者彼时彼刻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历经人世沧桑,世间百态,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时候,山和水都拥有了妙不可言的禅宗思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