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悠扬的童谣声中,年味儿仿佛一缕缕轻烟,自腊月初八那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开始,便在空气中氤氲飘散,渐渐弥漫开来。
记忆深处,每年腊八,母亲总是天不亮就悄悄起身,轻手轻脚地走进厨房,开始精心熬煮腊八粥。红豆、绿豆、红枣、薏仁、莲子、花生、大米、小米等各色食材,在锅中相遇,它们在小火的慢炖下,慢慢释放出各自的香气,相互交融、渗透,最终煮至软烂,满屋都弥漫着甜香与米香。一家人围坐桌旁,喝着这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年的脚步就近了。
过了腊八,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更是马虎不得。在陕西,这一天被称作“小年”,传说中的灶王爷要上天述职,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过去一年的善恶行径。家家户户都得烙灶干粮,打扫厨房,摆上精心准备的供品,虔诚地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那灶干粮,金黄酥脆,麦香四溢,咬上一口,满是香浓的麦香与淡淡的甜味,带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愿与期盼。
进入腊月下旬,年味儿愈发浓烈。集市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人们忙着采购年货,新衣、年画、鞭炮、各类吃食应有尽有,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忙碌。街头巷尾,写春联的摊子支了起来,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副副饱含祝福的春联跃然纸上,“红梅迎春笑,玉兔出月欢”,红彤彤的春联映衬着人们的笑脸,喜庆又吉祥,仿佛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奏响了序曲。
除夕,是一年中最盛大的团圆时刻。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把家里装点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晌午时分,阖家围坐,共享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臊子面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细长的面条如同银丝般柔滑,搭配上鲜香酸辣的臊子汤,那滋味,简直让人回味无穷,一口下去,满足感油然而生。还有那软糯的甑糕,红枣的甜、糯米的黏,在舌尖交织、缠绵,仿佛要把所有的幸福与甜蜜都浓缩在这小小的一口之中。夜幕降临,鞭炮声此起彼伏,如同欢快的乐章,响彻夜空。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看春晚,守岁跨年,温馨无比,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其乐融融。
大年初一,新年伊始,小辈们早早起床,穿上崭新的衣裳,给长辈拜年。长辈们则会递上红包,脸上满是慈爱的笑容,祝福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快乐无忧。街头,社火表演热闹非凡,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演员们身着盛装,各显神通,动作夸张而富有节奏感。人群里叫好声、欢笑声不断,欢乐喜庆的氛围达到高潮,仿佛要把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抛到九霄云外。
从腊八粥的香甜,到社火的欢腾,陕西的年,是传统民俗的传承,是舌尖美味的绽放,更是阖家团圆的温馨。这浓浓的年味儿,承载着祖祖辈辈的记忆,岁岁年年,温暖着三秦大地,滋养着人们的心灵,让人眷恋,令人回味。在这份年味中,我们不仅品味到了食物的美味,更感受到了文化的厚重与亲情的温暖,仿佛所有的美好都凝聚在了这一刻,让人久久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