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晚上看戏,看着舞台上演员精彩的表演,我突然想起来“派饭”这个词,思绪随之回到了上世纪八90年代。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村里不时会来一些耍武术的、耍猴子的、玩魔术的、玩杂技的江湖人士,经过一阵锣鼓喧天的宣传,村中央聚集了几乎村里所有的人,然后是一通精彩的各种表演,有的时候还要拉上我们娃娃做助演,最后是一通演讲,大意是我们兄弟落难到贵宝地,一路靠我这一身本事讨生活,老少爷们都捧个场,你给座金山我不嫌多,你给个窝窝头我不嫌少。那时候村里人都没有什么闲钱,看完表演都陆续回家把自家的东西拿给卖艺人,有的拿两个馒头,有的端来一碗小麦,有的送来半瓢玉米,卖艺人都兴高采烈地收下。最后到了派饭阶段,村长说这次到某某家吃饭,下次轮到谁家管饭,主家就把卖艺人领回家中,他们也不挑剔,家常便饭吃饱就行。
最热闹的当属村里唱大戏,我们小娃娃总是跑前跑后,看后台的演员化妆,看前台的各种乐器,我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是谁的武器是真的,谁的是假的;当然一台戏需要几十个演员,所以派饭也是个大工作,村长会安排这几个人去他家吃饭,那几个人去你家吃饭;这时候家庭主妇拿出毕生所学,把珍藏了好几个月的腊肉也拿出来,争取把饭做到最好;家里条件的好的准备上七八个菜,家里条件不好的做上三四个菜,他们也从不挑剔,只要吃饱就好,吃饭的时候演员一般是不卸妆的,一桌上有花脸、白脸、红脸一起吃饭,像是群英聚会,甚是搞笑,花脸还对我们娃娃挤眉弄眼,惹得我们娃娃笑得直不起腰;午后家庭主妇也会聚到一起讨论做几个菜、怎么做菜,让演员吃饱吃好,别因为招待不周被人戳脊梁骨;戏演完了,每家每户都轮了一遍,娃娃们依依不舍地看着他们收拾戏服、道具,期盼着明年再唱大戏。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耍武术的、耍猴子的、玩魔术的、玩杂技的江湖人士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只有唱大戏的依然存在,但是他们也不到各家各户吃饭了,都是自带炊具,自己做饭吃,再也看不到十来个不卸妆的演员围在家里吃饭的场景了,“派饭”这个词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