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是北宋清官包拯书写的《书端州郡斋壁》中的诗句,体现了包拯崇高的品格。内心保持纯净是做人的根本,行事公平正直是做人的原则,党员干部更要心底无私、持心公正,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书端州郡斋壁》作于包拯出任端州知州期间,当时端州以出产贡品端砚而出名,历任地方官趁进贡之机,向砚工索取数十倍端砚以中饱私囊,包拯到任后,严格规定按进贡数量限额缴纳,不曾索取一方砚台,“不持一砚归”的故事自此流传开来。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历经近千年仍为人们所传颂,深刻揭示了内心修养与外在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包拯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其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他以清廉和公正成为后人心中的楷模,包拯的事迹不仅体现了“清心”和“直道”的理念,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清心”和“直道”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激励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个人言行。规章制度的存在,旨在维护社会的公正与秩序,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学会在约束中高效工作,心存敬畏、谨言慎行,做到不越雷池一步,坚守底线、不触红线。
在实际工作中,坚守底线、不触红线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面对当今社会复杂的环境和多样的诱惑,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正直与诚信都是我们的立身之本。通过践行“清心”和“直道”的理念,我们不仅能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还能为他人树立榜样,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呼唤。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要追求内心的清净与行为的正直,只有在内心保持谦卑与敬畏,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