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很多种职业,在我心中,最辛苦、最劳累、最不盈利的就是农民。尽管这个职业很艰辛,但还是有那么多农民选择在田间劳作,他们就像一头头黄牛,一辈子辛勤而执拗地深耕在土地上。
我的家乡位于关中地区北部,刚好处在渭北腰带上,高原沟壑地形。这里盛产苹果,务植果树是家乡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不少家庭来说是唯一的来源。所以,人们每年都有两个不变的盼头,一盼苹果收成好,二盼市场价格高。但凡这两个盼头都能得以实现,一年的生活也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收成要好,人勤还不够,还得天好。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风调雨顺是保障丰收的基本条件。农业、农村、农民在我们民族早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当灾荒年月里成千上万的灾民流离失所、离家讨饭为生的时候,他们不是因为懒,而是受到洪水、地震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得不丢下锄头,出来寻找活路。一旦灾害过去,用不了多久,灾民就会重新回到土地上辛勤耕作,生产生活。用老话说,这就是“靠天吃饭”。凡事都有它的规律。不管在什么时候,庄稼要长得好都得靠阳光、靠雨水、靠沃土。农业生产,农民增收,风调雨顺永远是最重要的保障。
市场经济使得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早已不存在了,市场的手脚也早深深摸进了农业生产的领域。在自然经济的封建社会里,农业生产和市场的联系程度不是很紧密。而今天,市场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已是非常密切,二者相互联系,互为依托。一方出现状况,另一方必然立即受到影响可谓利益相关。
对于农业、农民伤害最大的就是,当在天公作美、辛勤劳动下收成大好的时候,市场却萎缩低迷。如果市场不能及时向好回暖,导致农产品滞销,往往就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重大损失,整体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因此增加波动不利因素,区域社会的发展也受到负面影响。这是宏观上的影响,微观的影响不在社会,而是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上,在农民的心里。宏观的不利影响自有千万人去承受,而微观的伤害却只能留给农民自己。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农民种庄稼,不靠多少聪明,也不靠多少文化多少科技,靠的最多、靠的最牢也最能靠得住的是力气。草茂盛了要拔草割草,土地贫了要上肥打肥,预防虫害要喷打农药,样样都离不开力气!最后终于有好收成了,却卖不出去、卖不了好价钱,谁能受得了?
孩子上学咋办?儿子结婚咋办?老人的病咋办?来年生产咋办?欠人家的债咋办?等等一系列的问号就会打在农民的心上,想一想农民能舒畅吗?“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担任知县的郑板桥一定是在看见了民生疾苦并把这疾苦放在心上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无疑,他是懂百姓疾苦、懂民生艰难的好官。
时下,我的家乡咸阳市礼泉县以“万吨”为单位的苹果即将成熟上市,我的心和我的乡亲们一样焦急。担心市场行情不好,担心大面积滞销,担心今年的辛苦付出付诸东流。
挥一锄不轻,拉一犁不易,勿说农民轻卑,餐桌全靠农民;吃农民之粮,食农民之果,莫道农民事小,八亿都是农民。农事何艰,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