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以书为友
发布时间:2023-09-01     作者:张晓     文章来源:蒲城基地公司     浏览量:1172   分享到:

家里没有专门的书房,在阳台做的简易书柜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有孩子的绘本,有专业工具书,更多的是我买的散文小说、育儿之类的书。我虽然爱买书,但最近几年疲于工作和生活琐碎,捧书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但买书的习惯未曾改变,哪怕暂时束之高阁,也想买个内心踏实。久而久之,看着书架上积的一层灰,心中难免也会升起丝丝愧疚来。

以书为友_1.jpg

我生长在农村,贫困的生活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促使我从小就对书本有着一种渴望,但那时除了课本以外,课外书是稀罕物品。记得小时候流行一种叫“打包”的游戏,小伙伴们会收集一些家里不用的书、报纸折成正方形样子的四角包,三五成群,每人拿上一沓,找一片空地去进行决斗,到最后看谁赢的战利品最多,谁就是今天的“王者”。这是一个需要智慧与力气并存才能赢得的游戏,用自己的“包”去砸别人“包”的四角,如果别人的“包”被砸得翻个面儿,那你就赢了别人的“包”,翻得越多,战利品越多。与我而言,“打包”的终极乐趣,就是撕开折“包”用的纸,小心翼翼的压平,一字一句读上面的字。看到我饥不择“书”时,当时的语文老师托人从城里图书馆借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的儿童读物给我看。从那些故事里,我懵懂地了知道什么是忠义善恶,对书中的人物有了爱憎喜好……我的世界仿佛重新打开了一扇门,从此也对读书有了更多的渴望。

从自己有孩子时,我就开始探究孩子身上的奥秘。看的第一本教育类书籍是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惊异于幼儿发展的两个胚胎期,一个生物胚胎期,还有一个被成人忽视的精神胚胎期,人正是因为精神胚胎的存在,才创造了文明。

如今,书籍早已不是奢侈品,很多宝宝从妈妈肚子里开始,就已经开始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了。每天晚上卸下一身的疲惫之后,无论多晚,给孩子读绘本是每晚睡觉前的必修课,哪怕是十一二点也不例外。《奇先生妙小姐》,从第一个人物挠痒痒先生诞生,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24种性格的先生小姐们教会孩子行为自律、情绪自律,与其说它是讲给孩子一个个人物的绘本故事,不如说是刻画出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大人;《勇敢小火车-卡尔的特别任务》讲的是小火车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告诉孩子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带着害怕和勇气前进……这些故事,让我和儿子建立了奇妙的关系,孩子的心灵交涉无法用成人习以为常的语言与方式探索和抵达,而每晚的睡前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那颗心,那份爱。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看了《爱与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孩子,你慢慢来》,若情绪在童年得不到发展,比起智商来说,危害更持久。记得有一次去理发店,一进门,只见理发师正在给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在理发,圆圆的脸蛋儿,微微挺起的鼻子,眉清目秀的一个“古典小美女”。爸爸妈妈陪在一旁有说有笑,甚是幸福的一家子。不知为何,突然间就像是颗炸弹被引爆似的,“砰”的一声随即开始,女孩的爸爸面目狰狞,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小女孩,大声嘶吼:你哭,你就知道哭!接着狠狠踢了女孩一脚。那一刻我惊呆了。在我生活的周围,打骂小孩的确是个普遍现象。我们身边太多的成人,情绪智力也只是停止在三岁时的状态,不能够进行控制和管理,只是歇斯底里的愤怒,愤怒的控制孩子,就是成人自己的情绪没有得到发展,停在了原始期,演变成了情绪的奴隶。殊不知最终,因为成人自己的情绪没有成长,所以看不到儿童的情绪,进而限制了儿童的成长。我再一次为自己早早地接触过这样的书籍而感到庆幸,是读书让我避免了在育儿的道路上成为“面目狰狞”的那种家长。

有人总说读书能带来什么?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自然也不会有白读的书。书籍让我从禁锢的思想和偏激的角度抽离,站在儿童的视角,来理解成人奇妙的世界和起伏的情绪,这些书使我和孩子产生了联结,让我感受到了莫大的乐趣和满满的爱意。以书为友,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