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
静以修身
发布时间:2018-09-04     作者:孙彪     文章来源:西安分公司     浏览量:3133   分享到:

    家训:静以修身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翻译:人在静处时可以反思和醒悟,来匡正自己行为

             

    品读:也许我们都该静静了!

    如果说思想是万力之源,那么我们可以再深一步想想,思想这颗萌芽要能成长起来所需要的又是什么呢?安静,一个可以慢慢吸取土壤所给予的营养和水分的足够长的安静的环境。正如一棵小的树苗,如果想让它成为大树,请不要轻易的挪动它,而且让它接触风雨!

    苏轼曾言: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不管是才高八斗还是意志坚韧,都离不开静处时,生活所给予的反思和领悟。安静是一个人成长学习的良好环境,而内心的安静更是一个人明辨是非,三省吾身,选贤为友,见贤思齐的必然条件!也正是有知青下乡,才能让习主席有了一次安静而又艰苦的梁家河的经历,当很多人抱怨,想要逃离的时候,他却在安静处思考其中的深意,明白自己人生志向,兢兢业业工作,每晚读书时间很长,回来很晚的村民都能看到主席房间的灯还是亮的,他读的中外名著也很多,有时间又分享给村民,在父亲面前是好儿子,在妻子面前是好丈夫,女儿面前又是好父亲,静可修身!
    然而骨子里的高尚品质犹如滴水穿石,非一蹴而就,这来源于一个家庭的父母的作风慢慢的渗透。有一次去朋友家,我们在沙发上坐着,不知不觉的就谈到如何解决工作上的事,他家宝宝在看电视,我就把孩子叫过来,逗他问,如果你遇到问题不会怎么办,孩子想了想说:那就送礼啊!这几个字让我醍醐灌顶,而其父母不以为然,觉得孩子挺聪明的,这么小就懂得人情世故了!如今的社会送礼蔚然成风,送礼者和收礼者心中实无羞涩之意呀!秧苗于小盆当中,大则移种于户外,盆土贫瘠,安有移于户外之望矣!若勉强还生,亦不能成才,非有脱胎换骨之艰而不能去其劣根。然而在家庭对孩子教育上,很多家庭更注重的是孩子的高分成绩,跟风式的攀比,辅导孩子作业可以通宵达旦,而和孩子屈膝交谈,教做人道理却是寥寥几句,也许自己做不到,也不敢说吧!有的领导干部花巨资让孩子外国读书,钱又是怎么来的?有的干部也忙着跟着时代的脚步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红酒绿处;有的干部,其家人经不起诱惑而收人钱财,替人办事,最后把自己家人推向腐败的沼泽!官家子弟也少不了攀比、奢侈之风,也许父母太过忙碌,对孩子的品行教育忽视严重。这些无形的当中已经让孩子价值观发生扭曲,同时对父母自身行为要求也更是少之又少!在信息繁杂,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心乱了,慌了。也许你都忘记你想要什么了!
    古人云:修身才能齐家,而后才可济世。人不静,则身不修; 身不修,则家风不立;家风不立,则国风不正!20161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无论古时的孔子,老子,孟子等圣贤,还是而今颇有影响力的易中天先生,无不在安静处思考研究社会问题的所在。易中天先生放弃百家讲坛,放弃北大讲学机会!毅然决然的隐居在江南某镇,书写华夏有文字记载3700多年历史,探索我们泱泱中华,泱泱大国之魂为什么沦落至此!曾经有幸拜读过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秦二世而亡,而后起之秀汉朝却长久不衰?秦国建立制度上的顶梁柱,就引以为傲,而忽略了支撑起这座帝国大厦的还有文化这根脊梁!国家之风是中华文化的体现,而其在于家风,家风之根在于个人作风,而个人作风有源于静处对人生思考的真谛!
    正所谓:身先足以率人,律己足以服人。社会风气的好坏还源于我们对自己的要求的高低,不管是党内领导干部,公司高层,还是社会当中每个有影响力的人,都应洁身自好,内静而外动,因为你不仅仅是你!
    品一本好书,留一方净土;
    品一杯清茶,还一身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