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我国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至5月1日国际劳动节,定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近期,公司组织职工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如何进行职业病防治,也加深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认识。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种类较多,目前包括10大类132种,主要有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等等。职业病危害能否引起职业性损伤,取决于人、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条件,只有三者同时存在,才能引起职业性损伤。而影响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毒物等化学性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噪声、X射线等物理因素;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生物或微生物等生物性因素。
在我日常工作中,接触的主要危害因素为噪声,若短时间不进行相应防护,可能造成听觉疲劳,但离开噪声环境,可逐渐恢复;若长时间如此,则难以恢复,终致神经性耳聋。因此,我们的工作岗位上都配备有符合国家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其中就有针对噪音的:佩戴慢回弹泡沫塑料耳塞,因材质特殊,使其隔音性能较高。
当然,不同工艺、不同岗位所涉及到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都有所不同,但都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为有效防治职业病,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防范意识,熟悉风险因素。我们应全面正确认识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提高防范意识,清楚了解自己岗位关于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危害途径,若岗位存在危险化学品,需认真了解熟知其物化性质,熟练掌握危害预防的处理措施,降低风险、有效防控。二是做好个人防护,掌握应急措施。我们须按规定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比如: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面罩、耳塞、眼罩等,日常防护要做到位,遇到异常情况也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理,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应急预案,牢记防控措施,将危害与个人伤害清零或最小化。三是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为发现有无职业禁忌,上岗前要求做岗前身体检查;在岗期间,我们应积极配合公司组织的定期体检,做好健康监护,对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程度能早期发现、及早干预;若调岗或离岗,我们也需做离岗检查,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
职业病会给身体带来痛苦,给生活造成伤害,但其可防可控。我们既不能危言耸听,也不能不管不顾,针对工作岗位特点,只要大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熟练掌握防护措施便可使职业病得到遏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