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正常”
“收到
“温度、压力正常”
“收到”
……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试验攻坚战正在激烈上演,争分夺秒抢进度,干出成果加速度。一切都为了2022年6月30日项目验收这场“大考”。
距离西安100多公里的渭北煤化工基地,一群夜以继日的追梦人此刻正精神抖擞,群情激奋,战天斗地,上下求索,努力谱写一曲慷慨激昂的建功立业奋斗史。作为承载着陕煤这艘国内一流煤化工航母驱动创新和转型发展使命的研究院,正加快推动“南征北战,东西纵横”崛起战略。而蒲城基地作为研究院立足关中布局优化设立的重要节点,更是一马当先,当仁不让,主动承担责任,勤学苦练本领,为支撑研究院迈进国内一流研究院所和助力陕煤高质量发展在试验与建设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百吨级聚乙烯橡胶(POR)中试技术开发项目作为研究院响应中省科技创新政策,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垄断突围的原创新材料技术应运而生。从项目规划、引进孵化、开工建设到开车试验、成立公司、招聘人才等等,这些都围绕着POR项目这个即将冉冉升起的材料“新星”。
“抢滩涉险”种梧桐
2018年2月,POR中试项目在研究院正式立项。面临院里几处试验基地都没有空闲土地的实际,在哪儿落地是项目面临的首个难题。既能提供土地,又能解决试验原料供应问题,蒲城无疑成为了最佳选择。8月,蒲城公司筹备组随之成立,仅有三个人,一个组长、两个副组长。“没人,没地”是筹备组当初最真实的写照。经过与蒲城县高新管委会、招商局多次协调,最终取得了24.15亩土地的使用权。望着来之不易的土地,看着优于市场的项目小试数据,筹备组三个人踌躇满志,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始四处招贤纳士。然而,事与愿违,一个体制机制暂不健全的临时机构,地处小县城,招揽人才谈何容易!许多人听到“劳务派遣”和“蒲城县”便默不作声。筹备组第一批员工之一的吴雅婕回忆道:“当时的筹备组包含三位领导一共九个人,没有食堂,也没有固定宿舍,今天住在蒲化宾馆,明天可能宿在商业街的私人宾馆。”
2019年5月15日,POR中试项目在建设、监理、施工等三方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开工。入秋后,阴雨连绵不断,入冬后又逢罕见雾霾天。工期被迫连续中断,只能在天气好转后通宵达旦地追赶。随着装置厂房、原料罐区、应急事故水池、冷冻站、变配电所、中控室、化学品库等一座座建筑设施拔地而起,寄托着研究院火种与希望的蒲城基地轮廓逐渐清晰可见。陆陆续续吸引来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员工的加入。
“攻城拔寨”引凤凰
2020年元月,POR装置刚刚进入试车阶段便遭遇新冠病毒,迟迟不能复工。为有效降低疫情对试验进度的影响,筹备组“白+黑”、“5+2”争分夺秒,于4月初完成设备单体及装置联动试车。4月24日至5月9日,进行7次连续聚合、17次间歇聚合反应,虽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但也验证出装置原设计路线及设备存在诸多亟待优化的问题。5月中旬至7月中旬,公用工程依托方大检修,试验被迫中断。筹备组各专业工程师有效利用这段时间,会同POR核心技术人员,针对中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胆进行工艺创新。10月末,自行设计出分散性能更好的搅拌桨型、解决了改性催化剂输送堵塞问题、解决了管道堵塞和反应温度不恒定的问题,并制定出详细的工艺改造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11月,经过60次催化剂改性试验、236次活性验证试验、41次聚合反应验证,最终摸索出最佳的改性条件,聚合稳定产出超出10000倍的弹性橡胶。
随着研究院“十四五”规划的酝酿与筹划,蒲城基地被纳入研究院“5+6+7+N”的科技创新体系中,成为研究布局关中设立的七大科研基地之一。2020年12月11日,陕煤研究院蒲城工业化示范基地项目经研究院正式批准,而POR项目也在艰难中一步步探索。
为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POR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初,研究院加快蒲城基地体制机制建设步伐,3月18日蒲城基地公司注册成立,4月7日任命了基地公司领导班子,4月28日完成了基地组织架构批复,7月1日精挑细选聘任了基地中层干部。此时,基地先后实施了多轮人才招聘计划,吸引了更多高学历和经验丰富的成熟人才加入到基地创业中。到2021年底,蒲城基地已从原来的七八人发展到了九十多人。
蒲城基地的定位更加清晰,主要是依托渭北煤化工业园区资源禀赋优势,以高端新材料研发为核心,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重点开展高端聚合物及其衍生产品的研发、试验、示范和生产运营工作。随着蒲城基地公司总体规划的确立及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POR项目试验进展也如火如荼按下了加速键。尽管在2020年底已聚合稳定产出超出10000倍的弹性橡胶,夺取了POR的试验胜利,但要实现工业化,还需要历经不少次的“小考”,才能实现POR项目工业化的梦想,托起这个即将升起的新材料明星。
“滚石上山”闯难关
“温度多少?”
“压力呢?”
当笔者步入POR中控室时,时常能够听到这样的问题。毫无疑问,他是蒲城基地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邢纪周同志。POR试验装置现场、中控室,每天随处可见他繁忙的身影。他带领着副总经理李欣,工艺总负责人郗海波,以及生产、技术、机动等部门负责人,经常边开会边吃饭,没日没夜地连轴转起来。作为一个在化工行业奋战三十年的老兵,他感慨道:“我从来没有这么难过”。而在2022年基地公司第一次工作周例会上,他更是振聋发聩地指出了基地公司的“三大难题”。
“三大难题”犹如三座大山,而此刻需要的正是西西弗斯精神。坚持、坚守和坚信便成为了战胜困难的法宝。“我们投身这片试验蓝海,努力将这里打造成高端新型材料试验基地排头兵。”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双双坚定的眼神和一群群忙碌的身影在蒲城基地公司热火朝天的试验大会战中正在践行着豪情凌云志,而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32岁。“不在试验路上,就在技改路上。”蒲城基地公司生产运营部负责人说到。
今年作为百吨级聚乙烯橡胶(POR)中试技术开发项目试验全面决胜之年,为了加快推进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入冬以来,蒲城基地公司全面打响了试验决胜之战。
坚定奋战决胜信心
POR中试技术开发项目运行以来,蒲城基地公司全凭一股敢为人先的干事创业精神,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摸着石头过河反复探索。刚开始试验不稳定,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后,蒲城基地公司开始组织技术人员,着手多次技改提升,从改造讨论到图纸设计,再到联系厂家制作和现场安装及试验验证,每一步都是举步维艰的探索过程,但大家却能一鼓作气,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地战斗下来,直到夺取了探索成果。
建立技术攻关机制
面对POR中试技术开发运行中层出不穷难题与挑战,蒲城基地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生产、机动技术骨干力量为成员的POR中试技术开发试验攻坚小组,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项任务及时间节点,细化了试验路线图和具体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采取临时办公会、专题会、技术协调会及现场研讨会等有效形式,研究确定相关试验方案,齐心协力攻克技术难关。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在固化、优化传统试验方法基础上,积极探索试验新思路、新方法,不断优化组织方式和试验方案,全方位疏通科技成果转化和工业化示范建设的“梗阻”,加快探索形成标准化试验技术体系。
强化试验现场管理
“现场就是战场,指令就是命令。”蒲城基地现场广为流传的这句话见证着基地建设者的必胜姿态。按照研究院及公司项目管理要求,他们持续加强试验项目过程管理标准,不断健全各类技术档案及统计资料,完善工艺技术台账,狠下功夫组织好装置检修及技改工作,不断优化现场管理模式和操作规程,确保现场各个环节紧密高效衔接和平稳运行。
全面决胜试验会战
“决胜试验大会战正式开始”在短促而有力的号令下,蒲城基地试验现场,员工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生产、机动为主力军,其他部门为辅助的试验大会正在陕煤研究院蒲城基地拉开序幕。凌晨4点半的试验现场,依旧灯火通明,人影憧憧。“试验奋战到凌晨,但我每天特别开心,今天收获不小。”一位现场技术骨干说到。抢时间抓任务赶进度,白加黑连轴转模式已成为了蒲城基地公司决胜之战的常态。交接班现场,经过十几小时会战,下班员工一步三回头不舍得离开,常常等待着试验结果出来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离去。谈到过去试验探索艰辛曲折时,一位技术骨干说到:“反反复复如同家常便饭。”全面决胜大会打响后,蒲城基地现场上下一盘棋,协同大作战,正在如火如荼中进行着。
经过蒲城基地公司全员共同努力,截至目前,POR项目已经实现了“一突破两解决”,已完成各类试验1000余次,各类测试分析5000余次,从试验条件探索到逐步放大,完善了各个环节的数据,寻找到了试验各阶段最佳条件,基本上确立了工艺路线,采集了相关试验数据。与市面上相似产品对比分析,POR产品整体性能均能达到立项指标,且部分性能更为优异,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经过多次改造和反复探索工艺参数,最终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且性能指标达到预期的产品,为下一步试验标定和工业化示范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